/>
可关中目前没有太常卿,也没有太常衙署,不具备这套体系。
如果推选一人担任太常卿,那么关中各处帝陵的维护、陵邑县的治理、守陵卫士的征发、派遣,以及各处祭祀山川神灵,并引发的治水、修路、植树工作都能由太常卿插手。
卫觊虽然觉得裴茂的言论有道理,但推举、重建朝廷一个重量级卿位组织,会分大司马幕府的权。
有了太常卿,其他公卿还会远么?
朝廷应有的公卿单位陆续重建,是不是也要讨论继任天子一事?
不管是从宗室内过继,还是另选贤明,都会引发巨大变故。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宗法问题是,给先帝选拔继嗣,只能从晚辈里找,最合适的就是平原王系,这家子子嗣繁盛,不缺适龄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从陈国王系来找,而大司马是先帝的叔叔辈,大司马诸子与先帝平辈,又都年幼,短期内无法过继一个晚辈给先帝。
世系转移,已不可阻挡。
最可怕的是,各类公卿机构重建后,大司马坚决不受汉祚,要另建新朝,那才麻烦。
卫觊作为幸存的河东衣冠,他不想再触怒幕府。
他身上不仅负担着卫氏家族,还有挽救河东衣冠的责任。
认真思索衡量一番,卫觊就说:“从情理而言,的确应由太常寺提议。不若先通过张鲁食邑析分诸事,这敕封真人一事尚书台无有先例可循。某稍后就去拜谒大司马,陈述难处。”
卫觊身上担子重,裴茂也不轻,两人都是河东人,太多的姻亲、乡党、故交被贬为奴隶。
他们只有待在这个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