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关中,是当年平匈奴的军吏之一,奈何四十岁出头,也就提前诸葛亮几个月赴任平阳。
县丞已经请县尉出城狩猎野味去了,希望诸葛亮能立刻返程,不要耽误幕府使者的行程。
诸葛亮身边的一个县吏就说:“县君不可拖延,照例来说,寻常令文应该是郡里代幕府传达。今日是幕府使者亲至,要么是不宜让郡里插手,要么就是急事。”
“有理,快备车马。”
诸葛亮立刻启程,行二十余里后抵达县邑,换一身衣服后就来馆舍见两位幕府使者。说是两位使者,实际上正使一人,另一人是护卫。
但对平阳这种县一级单位来说,这护卫也是大司马的护卫,外出办事说是使者也不为过。
因而没有必要的话,黑熊不会将亲兵派去出差。
基层腐化能力太强了,好不容易培养的亲兵,很容易在基层主动、被动的侍奉之下精神状态出现问题。
馆舍内,使者正编扎竹简,听闻诸葛亮求访,也就拿了令文到前厅来见。
两人见礼后,使者出示自己的腰牌,自我介绍:“我姓陈,蒙君上赐名义元,本是亲军什长,今升任黑旗队官前往关中赴任。受君上委托,来向诸葛县君传递书信。”
诸葛亮一听就知道对方是第二年赐字的亲兵,如今幕府那里有四批亲兵,一年一批。
第一批赐字象征万物起始的‘元’字,第二年是个义字,第三年是安,而今年赐下的是个‘平’字。
很多选入亲兵的卫士出身普遍不高,所以入伍时登记的最初名字也不好听,入伍时就会重新取名;选入亲兵时按着当年的字,再重新编名。
“原来是陈队官。”
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