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也相对封闭。
所谓的东夷列国,在刘备认知中,就是几个大部族联盟,盟主便是一国之主。
这种国主对内部的号召力、动员力十分有限,各处村落都听族长、宗主的,这些贵族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指挥,也不愿被统一指挥。
各国都是这样,零散的不能再零散。
甚至一些国主之所以能成为国主,纯粹是历任边郡主官为了便于管理、好交涉,才扶持那些擅长贸易的部族首领去做国主。
也有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边郡大吏促成一个部落首领的臣服对帝国而言不算什么新闻、新奇。
因而这些边郡大吏自己动手,拼装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番国,再让国主臣服进贡,这对朝廷、对大吏都是好事。
从头到尾,从刘备到关羽、张飞,都清楚东夷列国的散装性质,也就没担心过辽东。失算的是他们低估了辽东豪强对关中的恐惧,也低估了公孙氏兄弟的决然,大有将辽东搬空的架势。
可是大司马驻守代地不动,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十余万人口就这么流失。
哪怕迁徙途中会死十分之一,或许辽东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没人能劝阻他们,因为比起这点损失,未来战场之上的损失只会更大!
这终究是唯一一次能将大量财富带入关中的机会!
谁能保证征夷大将军刘备征平东夷列国后,会老老实实待在辽东,为朝廷戍守东北?
没人能保证!
辽东人很清楚辽泽有多么的艰难,他们不敢拿身家性命去赌刘备未来的行为。
不提未来,刘备是以征夷大将军身份入的辽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