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司马遭遇败绩之前,匈奴人感恩生活、向往幕府的情怀是不会有较大变化的。
一路上,马腾与刘豹闲聊,讨论着河西地区贺兰山新发现的煤矿。
马腾对此很是喜悦,这个特大、超大煤矿的出现,意味着以后冬季燃料的充足。
燃料,是限制城邑发展的关键资源。
尤其是苦寒边塞地区,根本无法保障大型城邑的冬季供暖需求。
只有小城邑勉强依靠兽群冬日的粪便为燃料,才能艰难熬过严寒的冬季。
大多数匈奴、鲜卑部落在冬季时都会内迁更换草场,以躲避严寒。
所以他们出发时,匈奴、鲜卑各部已经转换了草场,南边的预留草场整个夏季没有放牧,草能有四五尺高。
大雪覆盖前,牧民正抓紧时间打草、晾干,以便冬季大雪时喂食兽群。
在煤炭发现之前,塞外筑造的城邑急缺燃料,周围放牧的兽群干粪根本不够用,只能靠伐木。
两汉边境城邑也都是沿着河流、靠近密林修建,这么多年下来,许多密林消失,就连林胡这个称谓也跟着消失。
煤炭的发现,意味着边塞地区可以建设大城邑,城邑规模越大,除了常规动员规模大之外,在经济上也能深入影响牧民。
如果有大城邑,牧民们闲暇时自会架着勒勒车来大城邑赶集、采买生活物资,而不是在每年六月大会时进行购物。
连续几座大城邑,就能成为边地的贸易枢纽,进而夺取诸胡大贵族的贸易垄断地位,从经济上压制诸胡大贵族,降低牧民对他们的依赖。
因此马腾准备在边郡建立一个车辆制造厂,牧民普通的勒勒车能拉载多少煤炭?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