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前提,那就是战争不会波及南阳本土。
田地十五税一,还是三十税一,其实都只是流于表面。
你朝廷正税收的少,地方摊派、压榨可不会少。
侯音闻言却是相信了,段煨是什么人?
当年董卓麾下各将,就段煨最善屯田,自己带兵修缮水利施行军屯,还引导流民屯田。
以段煨在幕府的威望,想要申请两三千匹牛马,那肯定不算什么难事。
也就幕府可以这么大手笔的给各处分发牛马畜力,侯音对此深信不疑。
粮官还急着顺河而下去另一处民屯据点收粮,督促侯音在账册上签字后,转身登船就走。
侯音站在岸边看南下的运船渐渐远去,不由双手叉腰。
如果明年依旧是收这么多,那后年家家都能有些余粮,也就可以扩大桑麻种植,衣食自足之余,还能养一些鸡鸭鹅。
南阳的冬季也是很冷的,关中现在冬季流行穿禽鸟羽绒填充的衣袍,对此侯音也很是向往。
能吃饱,冬天不受冻,也没有敌兵来抄掠、杀戮,这种生活对侯音来说是一种太平盛世才有的幸福生活。
他生于黄巾之乱,对父老口中帝乡南阳的往昔荣光缺乏了解和认知,他只知道宛城很大,无法想象当年宛城内外、近郊曾经能生活十几万人。
此处下游,东岸淯水支流的唐河两岸。
孙权也在这里军屯,也有征粮官督率船队来收取粮食。
军屯有军事戍守、协同出征的义务,因此可以留下一半粮食;三成给幕府,两成归郡府调度,这需要调度的粮食不急着征集,到使用时才会提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