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芍陂灌溉区域种田,几乎没有水患,终年灌溉便利,几乎是天下人人渴望,是最幸福的农民生活!
一个本地头目也是羡慕神情,顾虑说道:“可若走泗水结筏而下,人到淮南必然赤贫。若走获水,难免要起冲突。”
“你这话不对。”
张丰纠正对方,盯着对方晒黑的脸笑说:“再纠合几家,我等丁壮二三百,岂是县兵所能阻挡的?我等又非投贼作乱,是投奔扬州刘使君,也是返回家乡。给沿途各县一个说法,又有几个会追究我等籍贯?”
沉默的另一个本地头领当即开口:“这种事情不能拖延,早去淮南早一日分田耕种,我这就去见我那姑父家。再说刘使君亏待淮南人,也不会亏待我等千里投效的乡党子弟。”
芍陂可是国家级的水利灌溉工程,普通人哪有承租芍陂水田的资格?
江东孙将军也不像是能成事的人,今后江淮安稳,早去芍陂占了位置,下半辈子活的轻松,子孙也有好日子过。
淮南是个好地方,本地也确实有些活不下去了。
黄巾以来中原混战,河道沟渠等水利设施无人维护,更失去州郡级别的调度,水灾更是严重。
生活本就贫苦,若是结伴闯荡也不失为好出路。
至于给朝廷当屯户……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了。
可现在的问题也很棘手,官渡大胜后,朝廷门槛儿也高了,你去投靠当屯民,人家把伱当流民、黄巾军余孽处理。
所以活不下去的人是没机会当屯军的,出路要么是当盗匪,要么投靠豪强官宦当部曲奴仆。
再说了,扬州刘使君是沛国相县人,大家去了,就是刘使君的乡党子弟!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