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全部放在廉政院上,王专事的建议虽好,但是月余时间也拖延了效率,我看不如先定一年自学,看看效果,毕竟人都是有良知的,王专事既然相信我们社会都是善的,自然也相信我们百家学说的继承者们绝大多数都是善的,都是有自觉的吧?”
周铁衣笑着说道,道理是那个道理,但是落到实践上有很多办法规避。
见周铁衣得寸进尺,大夏圣上倒没有说什么,一年的时间稳定下来对他来说并没有坏处,一年之后如果局势需要,再祭出廉政院也不迟,而这之前要看看恩科取士的作用。
王明义在心中轻叹一声,他说一大番理论的目的,就是占据道德高点,但周铁衣没有反驳这点,反而用自己的理论核心来拖延。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所代表的新儒势力还是太小,根本无法完成廉政院的建设和掌管。
要知道周铁衣掌握了整个大夏改革的变化,有墨家,公输家,杂家,商家的全力支持,有一部分道家,兵家的根基,还能够自创五仙之道,在如此庞大国家的治理上都是反复权衡,妥协。
他现在手中的牌还只有一部分儒家支持,自然不可能奢求更多。
所以没有等董行书这群儒家的遗老遗少帮他辩驳,王明义果断地说道,“周尚书此言有理。”
能够让廉政院设立,能够参与到改革百家学说的工作中,对于他而言就是已经立身的政治资本,相当于在这次朝会之中帮助本来要大输的儒家旧党稳定了局势,还获得了自己的根基。
政治资产握在手中转化成为政治势力,远比继续挑衅绝大多数人的同意要好得多。
王明义如此迅速的同意倒是让群臣再次惊讶了一下。
他们本来以为王明义作为仅次于周铁衣的天骄,至少要争论一下,但没想到居然也这么政治成熟,明白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争论讨不了好。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