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说,他们学校是首都唯一的补习学校,几乎有心思想要补习的人,过来的还是很多的。当然,其实私底下也有一些老教师或者同学在搞补课。但是这又是两回事儿了。
所以这部分人的存在也没有影响宝珠他们的生意。
其实吧,别看去年政策有了变化,但是大家在车站卖东西,推着小车当街卖菜,卖吃食,还有人力车。这样的人明明很多,但是真的说是正八经的开一个店,好像又没有了。
大家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便是有些小饭馆偷偷干起来了,也藏着掖着的,生怕被人发现一二。而且宝珠深深的怀疑,这些早早干起来的小饭馆,之前就在,其实就是原来一些私房菜馆,现在政策允许了,他们就稍微松快一点了。但是这样的,也没有立刻冲出来。
总之,大家是抱着观望与谨慎的态度。
相对来说,宝珠已经算是大张旗鼓了,也正是因此,将很多人的视线吸引了过来。大家都关注着这边的发展,不过大家又明确的知道,补习学校和一般的情况不太一样。
宝珠知道,在姜粤姐姐的年代,这就是一门生意,跟其他的生意没有区别。但是在这个时代不是,大家说不出他们补习班与其他的生意有什么不同,但是却绝对不会当成一回事儿。
在这个读书十分金贵,大学生凤毛麟角含金量爆高的年代,补习班代表的绝对不是“铜臭”。
这就跟古代的那些比较高档的书院一样,人家收的束缚也不少,但是你能说人家跟商人是一个社会地位吗?那肯定不能啊!
至于收钱?
这点倒是不被人诟病,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人的,还有教材和卷子,这些都是钱。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