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军器局职能分减,则成了专门生产火器和兵器的部门,直属于中央。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又加设了一个兵仗局,则是只生产火器的部门,属于内府。
兵仗局属内府,是官宦官署,由朱棣亲自安排的掌印太监负责,朱瞻基想插手也没机会。
不过军器局则属于工部,现在工部是由周忱负责,这军器局自然也可以算是在朱瞻基的手里了。
周忱闻言稍稍愣了下,就道:“回禀太孙殿下,军器局现下有工匠一千余人,其中学徒三百余人,能制作火器者有六百余人,每月可生产各类火器一千有余。”
周忱知道这位太孙殿下很重视工部,所以这段时间也是对工部多有了解。
因此朱瞻基一开口,他只是稍稍沉思,就一口说了出来。
朱瞻基对于军器局的火器产量兴趣不大,虽然这个时代大明的火器领先整个世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火器依旧十分落后。
甚至在面对冷兵器时,都无法保持优势,一但距离拉近,或者是天气不好什么的,甚至还会落入绝对的劣势。
想了想,朱瞻基吩咐道:“你下去后,在这些工匠里面抽调二十个经验丰富的工匠出来,然后送到太子府,我另有安排。”
周忱闻言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看向朱瞻基迟疑了一下有些担心道:“太孙,火器工匠不同于其他工匠,此事是否先行禀告皇上?”
周忱这是在为朱瞻基考量,朱瞻基要调动制作火器的工匠,他不用猜也知道,这位太孙殿下这是打算自己制作火器。
虽然对于这位太孙殿下来说,制造少量的火器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是准们调动一批制作火器的工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