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一次性全部拆除建造,而是先选择一处危房最多的地方,先行作为一个尝试,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轻易解决,若是可行,便可以开始依次建造,在未来一两年内彻底解决我刚刚说的那些问题。”
周忱听到这,脸上恍然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脸上露出几分苦笑,赔罪道:“如此的话,倒是臣孟浪了!”
见周忱明白了过来,朱瞻基也是笑了下,摆摆手,示意周忱不必在意,然后从一旁一堆纸张中,找出了一张刚刚画好的,递给了一旁的小鼻涕,让小鼻涕递给周忱后,道:
“你看看这个,这是我专门为水泥这种材质设计的房屋,这种的房屋一栋共六层,每层可以修建三到四套房屋,一套房屋可以居住一户人家,因为这种房屋上下以楼梯连接,所以我将这种房屋称作楼房……”
这些图纸都是朱瞻基刚刚画好的,算不得专业,甚至还有些潦草,但是配合着解释,也能看出其中意思。
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他根据后世的一些小区住宅,然后转换过来的。
大明的建筑制度并没有规定房屋的层数,只是对房屋的间数,以及架数做了限制,层数则是可以因地制宜。
这就有了楼房的生存的空间,再加上水泥,还有大明的制铁工艺,制作钢筋也并不太难,如此一来,建造楼房的最后一個障碍也没有了。
所以在经过思考后,朱瞻基决定把后世的楼房直接照搬过来。
一来可以解决现在应天府大量危房的问题,
二来有了小区集中,将来管理起这些地方也更加方便,完全可以每个小区安排几个衙门捕快常驻。
周忱看到这个图,还有图纸上略微带着几分湿润的墨迹,也大概猜的到,这些东西估计都是这位太孙殿下刚刚想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