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也让周忱调集了更多的工匠,加上原本给朱瞻基搭建温棚的二十多个工匠为首,
不到几天的时间,应天府的郊外就多出了将近数百个温棚。
这些温棚都是以朱瞻基在太子府建造的温棚作为模板,
背阴的一面是保温墙,
主体以水泥作为骨架,再加上玻璃覆盖,
然后以木条固定成型。
上层再铺盖一层可以自由收起覆盖的草垫,
用以夜晚保温。
结构并不复杂,建造起来也很简单。
在建造完成的当天,朱瞻基就直接让人将应天府逃难而来的难民,全部安排了进去。
这是第一批难民,人数差不多有五六千。
虽然温棚的数量也不多,但是一個棚子却可以容纳不少人进去。
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总比好过风餐露宿。
而随着这些难民的加入,温棚的建造也有了更多的人手。
一些身体还算健康的,就主动的跟着工匠们,打打下手,帮忙砌一下墙之类的。
而身体虚弱些的,则开始了对已经建好的温棚进行耕种。
这些都是好事,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太子府,
朱瞻基经过两天的校排,加上朱高炽提供的各种稿子,大明的第一份报纸也终于算是校排出来了。
有了模板,朱瞻基这边急匆匆通知了自家傻爹一声,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