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是这个理。”别人再没有话说,脑子够好使,要不这钱怎么都轮到这老头赚呢。
周令绘声绘色的把林老汉的光荣事迹说来,把江耘逗得哈哈大笑:“赶明儿把林老汉请来,来这潭州府讲一讲。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此话不假啊。”
周令赞同道:“其实他们的要求真的不高,只不过风雨调和,政令宽松。财赋适当。这便够了。”几个月的政事历练。平添了他身上几分沉稳之气。
“善。民生之策尽在循环之数,若是良性,财富积累,日子宽松,民生便一日好过一日,强盛与富足便由此而来,任何一个治世之期莫不出此理。
江耘感慨道。
正事已毕,江耘问道:“来潭州两日了吧,周助理可去看过山上书院的师长?。
“还不拜”周令恭敬道。
“明春便要开科举,你意如何?我听山长说,以你之学识,若是不去,可惜了。”江耘问道。
“学生打算不去了”见江耘无语,周令接着道“实做不来违心文章。”
江耘会意,沉吟着说道:“往事以矣,如何不向前看。杨大人走之时,送我一诗。其中有一句,琢之磨之,乃成国器。”
周令知江耘之意。略略一笑,并不为所动,答道:“某之所为,已然问心无愧,不敢所求太多。不淌这浑水。少去许多应付,可谓之纯粹,能做我想做的,岂非尽善?”
江耘虽然心中暗赞,却仍是不甘心,心中想着如何劝他,一时无。
周令道:“听张老先生说起,江大人的科考却是后来居上?”
江耘心中一亮。有了计较,笑着说道:“对。说起来,我的文章极是平常。但却是机缘巧合,皇上喜欢我的字,特意为我多选了几名上榜者。江某遂有殿试的机会。面君之时,常挥,前人未之言,入了朝臣的法眼,由此后来居上。”
周令暗暗心惊,不明白江耘怎么会和他说那么多不该说的,只得静静的听着,不敢插话。
江耘接着道:“便是这样,江耘才得了荣宠,相比其他人,到是走了捷径了。”说完,暗瞧着周令的神色,却见他仍是波澜不惊,不由佩服他的定力。
江耘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严格说来,江某并非铮铮之臣,有时候近乎媚上。你可知为何?”
周令淡然道:“江大人想做事。”
江耘。腿。说道!“子当顺势而为。有事可做,才能凹心旧中之抱负。江耘这么想做事。是为了国与民。说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