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四县的知县都已来祝贺过杨知府的升迁,对于交接事宜。江耘也早已经车熟路。只不过两天,诸事都已办妥。
杨时在潭州为官数年,官风颇佳。临走之时,少不了许多士伸与百姓迎来送往。江耘忙里偷闲,带着两位师爷将潭州城玩了个遍,还美其名曰微服私访。闲归闲,江耘还是上了一趟岳麓山。半应邀半自愿的给书院里的学生们了一堂课,推销着自己的求学为已做官为民的理念。讲究学之后。又拉着朱格山长详细询问了周令的详情。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朱院长的口中,周令的学业绝不象他自己所说的那般差。若不出差错,上榜无虞。朱院长接下来的话,道中了事情的原委。
“其父周老先生是熙宁间建州府所属的一个知县,推行新法不力,被罢的官,回乡之后,郁郁而终。今秋他不愿去赶考,可能是政见之故。”
江耘恍然大悟,心中却暗下决心,要劝他一番。
下了山没几日便要送别杨大人。潭州水道通畅,杨大人走得自然是水路。码头之上。江辆长话短说道:“杨大人,京城水深,小心啊。”
杨时瞪眼道:“老夫还要你教。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打滚了几十年,哪会还象你一般不知深浅。倒是你,自求多福吧。”
江耘陪笑道:“下官谨记杨大人的教诲。潭州和河南的事务,还望杨大人多点,担待。”
杨时微微一笑。会意道:“今秋的漕运数越多越好。新法势大,不可与之争锋,先求自保以待时日吧。”
江耘默契道:“杨大人之见正与我不谋而合。我与游大人商量时,也是这般道理。杨大人此去京城,若有机会单独见皇上,最好能给我派个好官来补我的缺。浏阳的知县我属意于潭县的潘知县,毕竟新的不如旧的知根底。”
“此事不难,今夏里不知道罢了多少与新法不合的官儿,老夫亲自替你选一个来。”杨时保证道。
江耘心中大定,见码头之上挑夫正搬运着杨时不多的行李,调笑道:“杨大人果然清廉,不似原先浏阳的李知县,大车小专的。”
杨时却笑得尴尬:“昨日俱都换了钱票,却是在京城汇兑放
此法的确不错。省去许多搬运之苦。老夫的行李中,大多是。
江耘哈哈大笑。从袖中掏出一叠十贯面值的钱票,塞到杨时手中,笑道:“我这里却是随换随取的,杨大人,
杨时却不推脱。说道:“江大人身家甚厚,老夫便收了。钱庄之事是你一手操办的,利大于弊。却仍需时时谨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