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请是请了,不知道来不来啊。”沈鸿博苦笑道。
杨明镜笑道:“我看状元郎是稳重肃穆的人,怕是不喜欢这种地方。”
“纯仁公欣赏的人,多半和他一个模样,想必是不会来了。”蔡京拈须笑道。
“为官做事且不说,过生活就要象苏子瞻,快活便好。”6伯勤丝毫不改他的本色,说出了在座许多人的心声。
众人都大笑,席间气氛渐渐活络起来。江耘入乡随俗,倒也交浅言深。因为都是新科的进士,话题不由的渐渐转到时下的政治上来。
“此次科举之中进士的人数创下了本朝之最,有三百多位,可见我大宋人才济济呀。”宋乔年目光注视着江耘说道。
江耘心中一个咯噔,难道此人也知道赵佶为自己放宽录取名额的内幕?
很少说话的林镇齐出言道:“相比之下,参加武举的人数却越来越少了,不然镇齐也不会赢得这般轻松。”
沈鸿博说道:“镇齐兄谦虚了,你那日的表现鸿博可看得清楚,可谓智勇双全,尤其是第二场,深有谋略,胜在决断,却是赢得精彩。”
林镇齐谦虚道:“哪里话,强中自有强中手,今次之武状元才是真英雄,我不及也。”他口中的武状元正是宗泽,日后的抗金名将。
“听说你们四位,同住与城南的一个小院之中?如此可委屈了四位进士,老夫在这京城之中倒有几处产业,甚是宽敞,鸿博便借去一个,如不嫌弃,可选一个幽静的,搬来住就是。”蔡京轻描淡写地说道。
江耘正待拒绝,杨明镜已抢先说道:“多谢蔡先生美意,我们正等一个家乡来的朋友,搬家的话恐有不便。”呵呵,多亏杨明镜素有急智。
“喔,如此不便勉强。”蔡京是何等人物,波澜不惊的说道。
右的宋乔年转变话题道:“江公子一表人才不说,想不到文章做得极好。那篇殿试之策文采上略输一筹,在眼光和见解上,却是前人未之言,深得四方赏识呀。”
江耘这几日已经习惯了这篇文章给自己带来的声望,当下谦虚道:“乔年兄谬赞了,只是些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以江公子的年纪,能有此见识殊不寻常。据说西北种帅看了此文之后曾打听江公子是何方神圣,如果他今日在此,定当感叹后生可畏,哈哈哈哈。”蔡京看上去对江耘相当的感兴趣。
江耘自然无视蔡京玩味的眼神,只淡淡一笑,并不接他的话。对不起了,我们不是一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