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军国大事,武将为何不能商谈?莫非杨尚书觉得武将没有看法?若是天下之事都是几个书生窝在房中夸夸而谈就能解决,怕是也不会有董卓、曹操之辈了。”
冯习讽刺了杨仪几句,看对方气的甚至都想上来动手了,也是不再理睬杨仪,继续自己之前所言。
“昔日军师制定三分之策之时,便是主公占据荆、益二州,方可三面出兵,北击曹魏。此刻我等已是困守川中,无力三路并进,此乃其一。
按军师所想,东吴必定深明大义,知晓唇亡齿寒之理,能与吾等同心戮力,共抗曹魏。之后我等可再各凭本事,图谋天下。
然敢问军师,吴侯数次行事,可谓深明大义否?此乃其二。
此两点已经足以证明,我等目前不宜再按三分之策行事,尤其是吴侯短见,无法远谋。对我等更是步步相逼,因此窃以为不能将吴侯视为我等战略之关键。”
冯习洋洋洒洒几句话,就已经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完毕了。
在现代大部分人看来,季汉的外交就非常的畸形,对待曹魏可谓不共戴天,誓死抗争。对待东吴却步步相让,甚至最后夷陵之战后还是季汉主动求和。
冯习作为后来人,可不会这么惯着孙权。
“冯将军之言颇有道理,但为大局着想,联络吴侯共抗曹魏乃是必然之举。我等之力恐难以独抗曹魏。”诸葛亮不急不恼,也是转过身来和冯习对答。
“敢问军师,吴侯抗过几次曹?
自赤壁后,周瑜视大王、军师如眼中钉、肉中刺,屡屡设计恨不能诛我等而后快,此乃抗魏?
吴侯北伐合肥数次,十万大军被曹操麾下张辽八百人杀的大败而归,吴地小儿闻张辽之名夜不敢啼,此乃抗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