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位可谓是后世基层治理学说上,迈不过的人物——算是封建版的梁漱溟。
如今朱翊钧对其人的安排,自然是物尽其用。
他摆了摆手:“朕已经跟王希烈知会过了,先在翰林院学满半年再说。”
中枢的方针战略,还是要好好灌输的,不然去了地方容易没头苍蝇一样瞎搞。
再者说,总得让内阁、礼部堂官们,确定好师生关系才是。
说着话的功夫,一行人已经回了万寿宫。
此时自然有人去传膳。
朱翊钧将冠摘下,随手放在桌案上,走到屏风前检查着木牌上是否还有未办完的事项:“上次朝臣奏请王阳明入孔庙被朕驳回的事,有什么下文了?”
张宏听皇帝问得生僻,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
一旁李进的干儿子见状,连忙上前答话:“回禀陛下,陛下以道统不明驳回的奏疏后,礼部便开始梳理阳明道统。”
“据说是往前承继自孔孟、周张、程朱、九渊,往后延拓开创出如今的七贤。”
“理学一脉的两人,与王守仁两位弟子已经认下了这个脉络,只有孔家还在与礼部拉扯。”
朱翊钧见张宏茫然无知,东厂的人细数家珍,便知道又是宫里那点事。
不过这种细枝末节,他也不会干涉。
他将屏幕上的木牌放下,啧啧称奇:“孔家……让其入京,不就为了道统的事?”
“大家心知肚明,如今还敢待价而沽起来了,怕是不知头痒水凉。”
道统是必须要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