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都中进士了,又开始思虑起庶吉士的选试,往后庶吉士的月考、年考,三年后的给事中、翰林院分野,简直是活到老考到老。”
“说到庶吉士,我倒是听闻,今科的庶吉士,未必会取入翰林院。”
“什么意思?什么叫不取入翰林院?”
“嗯,昨日元辅在廷议上说的。说是考成法以来,致仕、罢免、降职的官吏甚多,各处缺口渐大,中枢尚且有储才可补,地方上已经开始缺额州府堂官了。所以,今科的庶吉士,极有可能被下派地方。”
“啊?不能吧?国朝焉能苛待庶吉士至此?”
“庶吉士?一甲恐怕都未必能留在翰林院。”
声音渐渐停歇。
一桌人高谈阔论半天,终于酒足饭饱散开了。
只留下李坤还在隔壁桌细嚼慢咽。
李老爷看着手中的乡约,陷入沉思。
……
三月二十,万寿宫中。
朱翊钧将批好的奏疏,交给张宏。
随后又单独拎了一本出来,让中书舍人吴中行送去礼部:“卿去礼部传朕的意思,就说,王守仁入不入孔庙,不止要看他的经学造诣,更要看他的道统。”
“于前,是不是一脉相承自孔圣;于后,能不能有所开创,是不是符合我朝百姓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正好孔家人跟王守仁亲传弟子,如今都在京城,让礼部问清楚了,再来跟朕说陪祀孔庙的事。”
吴中行也不多问。
领完口谕,便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