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此事上疏穆宗——“匿名文揭率奸人报复之私,尚宜申敕内外执法诸臣严行访逮。”
可见大明朝一直都在姑息此事。
以至于如今各缉拿衙门的差役,见了城中有揭帖张布,都极为钝感,并不如何放在心上。
直到巡城御史黄家栋亲眼看到这份揭帖,慌张登门顺天府衙门与五城兵马司之后,整个北京城才开始后知后觉地动起来。
如此自然是为时已晚。
不说城内百姓,至少准备今春会试的举子之间,已然是闹得沸沸扬扬!
……
若说古往今来什么地方心思最为活泛,议论最是纷纷,那便非学校莫属。
加之事涉科场公平,显贵特权这等话题。
国子监中的学子,几乎是一点就炸。
“听闻海御史都看不下了,给主考之一的王希烈写信了,说‘谅公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岳’云云。”
“张江陵当真是欺陛下年幼,恃宠而骄!”
“其实,抛开是否裹挟舆论不论,这份揭帖上所言的事,又哪一字有失,哪一句有误?”
“即便我等区区卑鄙之身,不敢质疑首辅的官声人品。但单单是掌一国枢要的权柄,对科举经义、策论的影响,难道还需要明言么?”
“对啊!首辅本身的言行就是泄题!作为父子,但凡体察言行,领悟一二,其中的优势,对我等难道公平吗?”
“老子登堂入室,儿子就能荫官,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如今有些人却连荫官都不满足,还妄图插手科举,侵夺寒门最后的清白,如此下去怎么不干脆世袭算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