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通讯不便所致,后者本身就是给事中职责所在,虽然不合规制,但至少有个说法。
谁让他亲口承诺过便宜行事呢?
届时栗在庭厚着脸皮,在面圣奏对的时候往殿上一杵,跟着海瑞受赏就是,哪有什么罪领。
反而是如今,既是主动上奏请调外任,又是写信给高仪,让其出面说合。
恐怕才是别出心裁的为君分忧。
一者,封驳圣旨,终归是有损中枢威严,为免开了坏头,后面的人有样学样,栗在庭便主动受罚,自请贬谪。
这本身就是减小皇帝的压力的做法,态度不可谓不好。
二者,更是在回应皇帝的栽培。
别的请罪求贬都是虚话,反而是那句“以堪磨砺,重起州部”,才是肺腑之言。
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栗在庭是在立志。
重起州部,是明晃晃地表示入阁之志!更是在回应皇帝的厚望!
要知道,非翰林编修、庶吉士出身,想要入阁,几乎难如登天——论资排辈,哪里都不可避免。
当年的夏言算一个,如今的王崇古也算一个,都是“普通进士”入的阁。
前者靠的是圣眷——夏言七品的吏科都给事中,做到六部尚书之位,只用了一年时间,同僚皆称之为宠臣。
后者靠的是功勋卓著——策勋告庙,荫胄旌功可不是说说而已,王崇古入阁,同僚无不心服口服。
如今栗在庭与夏言一般,皇帝登基之前,就已经投诚,如今甚至同样是吏科都给事中之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