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到大哥精神头还挺亢奋的,便问道:
“大哥,那王连长说你们一起战斗过的,那是啥情况?”
“嘿,不就是那时边民叛变嘛。那时候那么多人往西跑,听那边的人胡说,说啥天天吃面包黄油……那黄油有啥好吃的?那面包有啥好吃的?还不如馒头哩!
当时我们兵团抽调人过去收拾残局,你都不知道,那些人走的时候都疯掉了,啥也不要,拖家带口人就走了,满山扔的都是帐篷、牛羊,我们就是收拢这些。”
“那也不算战斗啊?”
“嘿,那时候怕有特务啊,都带着枪,睡觉的时候也睡不踏实,就害怕出啥事情,那时候就是战友啊,虽然我没当过兵,但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个战士……”
六几年那一次伊塔边民事件,李龙也是听说过。后世的解读更多,而且再过几天,这边因为改革开放生活条件好了,而那边因为苏联解体,物价飞涨,许多当时奔着“好日子”过去的人,又会想着往回来,说他们原来就是中国人。
当然,国家是没放开这个口子的,出去可以,让你出去,但想进来,那就不是你说了算的了。
这趟出来,李龙觉得最大的收获不是那几只黄羊,也不是那些皮子,而是大哥这一路上讲出来的这些经历。
如果不是来了这一趟,如果不是今天喝的太多,恐怕大哥永远不会说这些事情的。
在李龙的认知里,大哥永远是那么沉稳,只要不是至亲有什么急事,他是真的经常会三思而后行。
骨子里是那种传统的文人——不是犬儒那种,是真的那种我可以好好和你讲道理,在你不讲道理的时候,我也略通拳脚的人。
但基本上大家都愿意听他讲道理。四小队文化人不算多,有脑子的文化人就更少了。
李建国算一个,顾博远算一个。但顾博远是那种你就是找我帮忙,那我也要看心情,看想不想,大部分时间是不会去帮的,除非亲朋。
李建国不一样,作为村子的元老,他内心里一条基准是把村子变得更好,所以除非像顾二毛家那样结了仇的,否则的话,无论是谁找上门寻求帮助,他至少会帮忙出个主意之类的。
李龙甚至在想,自己这个“热书记”性格,其实也是大哥李建国本性的“升华”。
热书记,是热心书记的简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