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能从国外进口两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兵团这边也是挺有魄力的。
“驾驶楼里有空调,舒服的很!我们上去体验了,大热天那里面还冻人呢!”王明军夸张的说,“发动起来马力大的很,我们在地里试了,犁地可比七十五快多了,据说一天能犁二三百亩地!”
这边习惯把拖拉机的驾驶室叫驾驶楼,可能因为比较高的缘故吧。
可惜,进口渠道王明军也不清楚,好在知道李龙有意,王明军便说他帮着打听,有没有先问问再说。李龙给连队带来了这么挣钱的活,他帮着打听一下这个,还是没问题的。
九月初,李龙把最后一批大扫把送到供销社,这活算是彻底结束了。
大致算了算,他收了三万三千多大扫把,其中三千多是留下来准备送给各单位的。
总的算下来,这一个“大单”,赚的差不多三万块钱。多收的三千大扫把付出了差不多近一万块钱,但四小队和兵团收的近两万大扫把是按三块五算的,没检查费,中和了一下,相当于综合就按三块五算的。
三万多块钱净利,很不错了。
每一笔钱在收货的时候都已经提前给出去了。所以现在到手的就是纯利。
清水河村那边做出了一万把大扫把,孟海自己就拿了差不多五千块钱。钱挣的爽快,麻烦也是真麻烦。特别是第二次提高标准的时候,他得各家去说。有些人不愿意,毕竟一开始就把标准定过了,也就孟海在村子里威信足够,加上收购权在他手里,他要真压着提高标准不收,别人也没办法。
所以其实也是挺麻烦了。要是李龙直面那些扎大扫把的,他不一定能缓和这种关系。
所以虽然孟海居中挣了钱,李龙这边利润少了一些,但李龙觉得就这样的方式还挺好,有代理人本身和村里人关系不错,不需要他出面,少了麻烦。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