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把手的工作环境都如此的复杂,更何况是他这个秘书长呢。
作为班子里排名最末的一个,李学武同样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
他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业务和发展的前瞻性,让其他成员不敢轻易反对他。
这样“打脸”的经历他们遇到过很多了,李学武也故意挖坑收拾过他们。
所以,只要是李学武认真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他们都会仔细思考,选择支持。
不支持会怎么样?
不用你选择保留意见,哪怕是弃权,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你在班子里的威信,在集团里的影响力也会下降。
尤其是李学武的意见和看法被一次次证实以后,弃权的人会被贴上目中无人的标签。
但是,李学武对发展、业务、人事等方面的意见被班子重视,不代表他本人的进步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上一次从大组长进步秘书长,那么好的机遇,李怀德和董文学又是那么的支持,可还是遭受了一定的阻力。
要不是景玉农及时站出来明确反对,打了一个反向支持,这件事还不定怎么着呢。
景玉农这张反牌不能总拿出来顶上去,次数多了就不灵了,大家又不是傻子。
有人问了,董文学在钢城奋斗三年,支起了集团的工业生产基地,回京已成定局。
而有能力、有信心接任董文学的,而且在以往辽东工业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只有李学武。
本来是平稳交接的过程,为什么去年李怀德放出风来说支持李学武没有人反对,今年这接班的关键时期,有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呢?
尤其是李怀德,对李学武的支持态度也含糊了起来,更是助长了那些质疑意见的传播。
总体来讲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时间变了,时移世易,去年的情况放在今年来考虑就很不合适了。
尤其是最近几年风向变化太快,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了。
去年正值红星厂制定集团化进程方案,大家对工业变革、人事变革、制度变革都很迷茫。
而今年再看,京城亮马河生态工业区、营城船舶港务区、钢城工业园区三大工业支柱已然成型。
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