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起来。石头列举了种种新的生产方式,又分析了当地的具体情况,最后才把落脚点落到了红沙窝村。红沙窝村能不能也组织一个合作社,土地由专人种,把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去打工?
石头的话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红沙窝村一下炸开了。有的人觉得这个思路好,现在人多地少,都缠到地上,不种不行,种吧,地太少,收入也少,如果搞个合作社,就把地交给合作社种,强壮劳力还可以腾出来到外面去打工。也有的人说,分田承包干了多少年,人心散了,再搞合作社,人们不习惯,人心也聚不拢。
在大家的一片议论声中,感触最深的还是老奎。听着石头参观华西村的深切感受,他就不觉想起了三十年前他从大寨参观学习回来的情景,那个时候的榜样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现在的榜样是如何更新观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习楷模,也有一个时代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代表时代特征的榜样也就应时产生了。是的,在三十年前农业学大寨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谁也无法想到,在三十后的今天,出现了一个华西村,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过去学习的目的,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让大家真正过上好日子吗?任何时代任何时候,不能没有了学习的榜样,有了榜样,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
老奎思前想后,感慨万端,觉得社会的发展真是太快了,几代人的梦想,虽没有在他们身上实现,没有在红沙窝村实现,但是,总归有人实现了,在有的地方实现了。能够实现的梦想,就不是空想,是可以达到的理想。石头提出来要搞个合作社,这思路很好。很显然,这次搞的合作社,与五十年前他们搞的合作社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后,有了一种新的意义。既然现在政策也放得这么开,既然有这方面成功的典型,又有利于农民,就可以放开搞。他虽然老了,不能像当年那样带领着大伙儿轰轰隆隆地干了,但是,他还可以为红沙窝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他的骨子里,依然对红沙窝村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知道,他们这一代人不能实现的梦想,在石头这一代人身上肯定会实现的,这只是一个时间关系。
经过多日来反反复复的讨论,大家一真认为,这几年,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与其给别人打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