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唯二的困扰,就是她丰腴了不少,还有不能到院子里散步,只能在屋里转悠几圈。
转眼便到了除夕,她还没出月子,一应的事务都是许怀义操办的,吃喝玩乐啥都顾及到了,比她安排的更周全细致,这个年过的热热闹闹。过了年,日子溜的更快,满月,百岁,等到麦子收割时,顾欢喜已经能推着儿子去湖田村下地干活了。
今年风调雨顺,麦子再次大丰收,人人笑逐颜开,不过,百姓们最期待的还是许怀义献给朝廷的新作物,尤其听说了红薯的高产后,家家户户争抢。
到了秋上,平均亩产三千多斤的数据,震惊了大雍,甚至有那伺候精细的,可以达到五千斤的产量,这是什么概念?只要家里有一亩地,就能养活七八口人,人人吃饱饭,再不是奢望了,天下无饥,触手可及。
红薯一时间被夸成了神物,百姓趋之若鹜。
随之而来的,便是催生了很多以红薯为主的吃食,许怀义跟苏喆再次合作,加工红薯粉条,美味还耐储存,朝廷将之当成了军粮。
京城的大街小巷,也开起了一家家的酸辣粉铺子,以粉条为配菜的吃食,更是数不胜数,人们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利用,压榨它的价值。
还有以红薯为原料的酒水,也渐渐在寻常百姓家风靡起来,要知道,之前大雍因为粮食欠缺,朝廷有规制,作坊是不能随便酿酒的,这也导致酒的价格很高,只能成为达官贵人的专属。
有了红薯,山野乡下,才终于闻到了酒香。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改变,都得益于红薯的逐渐普及,产量实在太高了,总不能顿顿吃它,再者,储存也是个问题,百姓们自然就变着样的去折腾。
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谁能想到以后还能愁吃不完、怕浪费粮食啊?以前能吃饱就是好日子,如今已经开始精细化的享受生活了。
对此,许怀义功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