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京兆府尹颜勤礼站在朱雀门前,看着人们正在围观或传阅着朝中下达的政令。
颜勤礼抬首迈步离开朱雀门,背对着万千坊民,其实人们都没有注意到,在这股节俭且爱囤积货物的风潮之后,其实都是朝中与皇帝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
因为这里是关中,是一个人口正在急剧膨胀的关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关中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因此需要不停地虹吸中原各地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盐铁,金银,丝绢布匹乃至人口与粮食。
正因如此,想要提高关中的抗风险能力,在人口急剧膨胀的前提下,就需要保持资源的增长量,并且保证资源的储备。
正因如此,关中以西还有好几处矿藏资源至今被官府看管不能开挖,并且潼关南下,还在修缮着关中连接南阳的水路。
在一个个长安城坊民笑脸中,颜勤礼很喜欢看人们脸上带着希望的笑容,生活有了憧憬。
皇帝没有打算迁都,而是要继续建设关中,这让关中乡民怀着无比敬重的心,热情地活着。
李唐是从关中起家的,如今李家成了皇帝,也不会抛弃这里,如果皇帝真的走了,财富与人们也会跟着离开的。
朝中接连数道政令下达,在人们眼前传阅着,其一,修缮并且继续开挖昆明池。
其二,修缮潼关与南阳之间河道,保持运输通畅。
其三,增补官吏三百余名,补充至关中各县,多为八品文吏,从支教夫子中选拔。
现如今的朝中用人之策就是如此,想要入朝为官,就需要有支教的经历,或者是军中两年以上的经历,否则不会被朝中录用。
皇帝说是开了科举,入朝为官的人能够不看门第,不分贫寒,可同时科举的门槛又是严格的,如果学子的父母辈旁支有人犯,恐不能入仕。皇帝一边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