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距离,朕不着急,该着急的是那些大唐与大食之间的那些小国。”
“五色盐与金子的确很诱人,朕的臣子们向来彪悍,他们扬言要攻打大食人朕也能够理解,可从东征结束到现在才过了四年,东征一战几乎掏空了大半个中原,如今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了。”
岑文本是个朝中的老臣,他是从贞观初年一路走过来的,也可能再过两年,他这个中书令就要告老了。
再怎么说,他比舅舅都要年迈许多。
李承乾亲手给这位老臣倒上一碗茶水。
岑文本双手接着茶杯,又道:“望陛下明鉴。”
这位中书令的劝说还是要听的,可如果就此妥协,与大食结为友好同盟,放弃那里的五色盐与金子,那他李承乾就不是李承乾了。
这位皇帝与岑文本说起了另一种正治智慧。
对岑文本来说,这又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李承乾言道:“在现在的伊犁河两岸,乃至天山腹地都有其独特的屯兵优势,并且司农寺在天山脚下所建设的生产卫府,他们正在逐渐扩大的耕种与瓜果的种植面积。”
“朝中已连续六年没有向天山派粮,五万兵马可以自给自足,大唐不惧怕战争,他们敢打大唐就敢十倍奉还,因此朕决定借用天山腹地本就有的优势,建设一个战备区,以备不时之需,将庭州的部分兵马迁到天山脚下,以伊犁河为界建设一个备战地区,联合西域人守备天山。”
“再者从松州借调兵马前往天山,增兵至八万,将松州二十岁以上的吐蕃青年收入唐军,作为后继兵马,驱赶伊犁河岸以西的敌人,设立防线,并且扩建都护府,至此在西域的兵马除了唐军,还有吐蕃兵,西域兵,这是最小的成本,换取防卫。”
陛下的话语结束,岑文本双手捧着茶碗一直没有饮下,正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