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再改。”
如今年过四十的刘仁轨有些惊异,他没有想到太子会这么快作出决断,如此果决地舍弃了一部分底层人的赋税,难得是一位宽仁的储君。
刘仁轨神色严肃穿着端正的朝服,躬身行礼。
随后他与另外两位少尹离开了乾阳殿。
李承乾翻看着奏章,又有内侍前来禀报,上官御史回来了。
上官仪向太子殿下禀报了山西各地的事,如今这些事都已经摆平,三十六座煤窑都收归朝中所有,朝中给地方作出了一些承诺,并且出了不少钱。
太子与陛下回来之后,洛阳皇宫又出现了一个奇景。
陛下坐在乾元殿内,太子殿下坐在乾阳殿,两座殿外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准备向陛下与太子禀报事宜。
长长的队伍一路排到了宫门外,甚至要去觐见太子殿下的人比陛下的人更多。
皇帝在泰山封禅之后,前来祝贺的奏章与文书多到几张桌子都不放下,堆得很高。
其中诸国使者也前来恭贺皇帝在泰山封禅,依旧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祝贺国书先一步送到了,并且又送来不少金银与珠宝,甚至还有许多吐蕃的青稞酒。
第一天排队的官吏没有见到太子殿下与陛下。
第二天陛下又休朝了。
无奈之下,朝中群臣只能去面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用了十余天,这才将这些搁置许久的国事摆平,朝中这才恢复到了正轨。
九月中旬,秋意正浓,李承乾坐在大殿前喝着祛火的药。
东阳道:“皇兄都是被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