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 (六)
这天,又一批新学员冒着生命危险,从察北一带赶到易县兵工厂,请教仿朱迪生炸药生产技术。因为生产任务过于紧张,其他技术骨干都在车间忙碌,分身乏术,李若水这个总教头只好又亲自上阵,向大家演示制造原理和每一个生产环节。
根据地条件简陋,根本用不起,也买不到铅塔这种高级设备。所以,只能用老百姓家的陶制水缸来替代。这种落后的设备,无疑会降低生产效率,并且令出现事故的概率大幅增加。但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万一根据地遭到了日寇的大举进攻,工人们砸掉陶缸,就可以转移。根本不用心疼设备损失,更不用担心技术流落到侵略者手里。(注1:铅塔,生产硫酸的反应塔,必须用耐酸材料制造。历史上,晋察冀根据地用的就是文中所写的水缸。)
”这个口是出料口,可以另行铆锔,也可以跟陶匠订制,让他们在烧缸时,就专门烧制成下面带一个出料口的特制陶缸。具体,可跟据兵工厂所处地区的群众基础,自行决定。“ 为了让新来的学员有个直观印象,李若水讲述完了基本理论之后,就带着他们,直接下了车间,对着具体设备,开始讲解生产工序。
”这三支玻璃管,是下料管。可以采用废旧玻璃,自己融化吹制,条件满足的话,也可以外买。玻璃的没有固定熔点,通常六百度就能软化。一千五百度左右则是最佳吹制点,因为不需要太高的透明度,所以没必要进行脱色处理。“ 指着设备上的配件,他继续认真地普及。非但要向学员们讲述生产细节何工艺,还得将相关各种知识进行普及。
”旁边那支最高的管道,用来排放工业废气。硫酸的腐蚀性很强,所以废气必须高排。旁边那个柴油桶,是气包。有条件的话,用电泵或者风车、水车驱动给它鼓气,没条件的话,多连几个自行车打气筒上去,手动打气,也能满足要求……”
“那边三角形的,是硫磺箱。下面这堆串联起来的像夜壶一样的设备,其实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