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松软,地势开阔,可以充分利用战壕和散兵坑,来抵消日军的火力优势。台儿庄南侧地势相当狭窄,并且存在大量石板地面儿。唯一能利用的,就是几段儿干硬的土墙。而土墙作为工事,顶多能来对付日寇的机枪。遇到鬼子的狂轰滥炸,非但无法为大伙继续提供保护,并且极有可能使轰炸的效果加倍。
此外,在早期战术采用方面,王团长也有些过于保守。只想着尽最大可能阻挡日寇的脚步,却没像军训团这样,把握住各种机会,主动发起反攻。
“轰,轰,轰……” 一阵雷鸣般的炮声滚过,震得脚下阵地高低起伏。
李若水和左平两个本能地躬下了身体,左右张望。然而又快速将头抬起来,对着战壕长长吐气。
炮击发生在台儿庄右侧,距离运河阵地很远。自打四天正对运河的炮兵阵地被一锅端之后,日寇跟军训团作战时,就打起了十二分小心。轻易不再采用火炮为步兵开路,即便偶尔使用,也不投入精确射击距离只有一千五百多米的步兵炮。(注1:历史上,捣毁日军炮兵阵地的是3营营长高鸿立。事迹并非笔者随意杜撰。)
这种不得已的改变,令运河阵地所承受的压力大幅减弱。也极大地鼓舞了军训团的士气,让李若水和他麾下的弟兄们,面对鬼子时不再总是缩手缩脚。几次反击都打得有勇有谋,让骄傲的鬼子兵吃足了苦头。
“要是王营长和冯队长他们,也能想办法把城南的鬼子炮兵阵地端掉就好了。鬼子的飞机虽然厉害,准头却比步兵炮差了许多。” 确定本次日军的炮击方向,又跟运河阵地无关,左平犹豫了一下,用极低的声音说道。
“两边情况未必一样!” 李若水虽然也觉得王震的指挥有失死板,却不愿指摘同行。笑了笑,低声反驳,“他们为了确保鬼子无法突入城内,肯定得用砖石提前塞住城门。那样的话,自己出城的路也被堵得严严实实,很难趁鬼子后撤时尾随追杀。另外,每个鬼子军官,指挥风格也不尽相同,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