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下李若水的意见,下令所有人启程出发。
由于担心跟鬼子大部队遭遇,他和李若水两个一致决定贴着山区的边缘走。如此一来,队伍的速度虽然慢了一些,行程也比直接走大路多出三分之一,但沿途基本上畅通无阻。偶尔遇到几伙靠打劫为生的土匪草寇,发现“过境”的队伍规模接近两个营,并且还扛着机枪和小钢炮,也全都吓得缩回了寨子里,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主动惹是生非。(注1: 小钢炮,即掷弹筒。抗战时期被称作小钢炮的武器有几种,掷弹筒为其中之一。)
四天后,队伍正式进入了太行径。眼看着只要穿越身边的百十里古道,就能彻底脱离险境,弟兄们都偷偷松了一口气。头顶上原本看上去有些压抑的乌云,也忽然散去,暖烘烘的阳光,像小火炉般,迅速烤热大伙的肩膀和脊梁。
“也不知道邯郸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长官们山下嘴皮一磕,就把咱们二十六路的主力,从河北拉到了山西。万一驻守平津的小鬼子趁机大举南下,河北那边,谁挡得住啊?!”
“可不是么,万一山西丢了,河北也没守住,接下来咱们还能撤到哪儿?!”
“呸,呸,呸,别瞎说!小鬼子也不是洒把豆子变出来的。打山西的时候,平津的鬼子肯定得往那边调!”
“那咱们当初干嘛不趁机反攻平津,非得被小鬼子牵着鼻子走!”
“山西是阎老西儿的地盘儿,他自己都不上心。咱们大老远跑过去帮他守娘子关,不是吃饱了撑的慌么?”
“可不是么?要我说,中央那边尽瞎指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人的精神一放松下来,想法就多。特别是在不久之前刚刚吃过大亏的情况下,弟兄们本能地就想找出一个突破口来,发泄心中的屈辱。所以没多大一会儿,抱怨声和诅咒声,就响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