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移向太原都尉杨奉。这人出身草莽,作战勇猛,虽谋略不足,但拎得清形势。在拒绝长安王允招揽,并历时数月带回受伤的大将徐荣,吕菁便对他格外信任。
杨奉接到吕菁的目光,“末将以为,我等为汉臣,必然听命于陛下。但现在天子被李傕、郭汜等人挟持,其行无异于董卓,不能长久。弘农王涉世未深,贸然居太守之位,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只怕威信尽失。” 并州之事,有主公做主。
杨奉看了一眼刘辩,又转向吕菁,“当然,并州之事,主公有全盘规划,我等自当听命。”
赵云知道刘辩为太守,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论如何,也算是迈出第一步。他转向右侧为首之人,“飞白先生有何高见?”
语毕,在场所有目光都汇聚道蔡邕身上,包括肖一。
说实话,蔡邕不明白,除了书院事务,基本不参与政务的自己,怎么会被吕菁叫来议事。朝廷使臣找过他,请他入长安、位列三公,蔡邕拒绝了。至于刘辩取代肖一做太守之事,他没有支持,亦没有反对。
在是否支持刘辩复位的问题上,他原本就没有卢植那么坚定。大汉已经风雨飘摇,若是兄弟阋墙,只怕汉室转瞬倾覆。
“老师!”
见蔡邕迟迟不说话,吕菁开口提醒。
“幽州刘虞,年少通晓《五经》,被举孝廉,从曹吏做起,因政绩突出,逐步升迁。荆州刘表参与太学生运动,受党锢之祸,盛名在外,后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掾属,乃佐治的官吏。”
蔡邕叹息一声,对上刘辩失望的目光,“殿下若要为官,贸然为太守,恐怕不妥。”
赵云不甘道,“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