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笔,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蔡邕慢条斯理的捋着胡须,细细咀嚼了一会,神色亮了起来,道:“有意思!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捋一下长须,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走了两步,继续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见蔡琰将不同的标点注于文字旁,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顿了一下,又道“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有趣,当真有趣。没想到这标点竟有此大用,老夫治学多年,竟未发现此道吗,险些错过学问。”他是真心热爱文化的学者,而非普通的官迷,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
蔡琰将不同的标点注于文字旁,按照不同的断句,不同的语气一一读了一遍,才继续道:“圣人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以诗、书、礼、乐教三千弟子,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贤。文化就是不断传承,在传承中精益求精,在传承中文化下移普及,若是贩夫走卒都能感受圣人情怀,方不负华夏之名。”
蔡邕看了女儿好一会儿,才道:“文化下移?这话有些新鲜。世家大族都是垄断书籍,族内培养,却有人要提文化普及。又是你那小友说的吧?”
蔡琰点了点头,虽然吕菁没说这么多,就随口提了一句文化的传承与下移。
“有机会的话,我还真要见见这想法稀奇的小丫头。”蔡邕笑道,他觉得这想法过于理想,只是空谈,却不妨碍他对这种理念的欣赏。
蔡邕对吕菁好奇越重,便会越了解她的不凡之处,不可避免被她吸引,好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自己不就是如此吗?相信真正见到菁儿,父亲便会有收她做弟子的想法了吧。她会继续推动促成此事的。
“父亲今日没有邀约要赴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