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者自己知道,它和文学作品中的诗歌不一样,文学作品中的诗歌虽然也有深奥朦胧的特点,但目的是为了让人读懂;佛门中的诗歌就是要让人读不懂。”
“确实非常玄妙,不过再玄妙,也还是应该有它的主旨吧。”
“你说得对,一般来说,会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意向:一是张显佛目空一切、至高无上的境界,二是启迪世人一心向善、摒除杂念;三是表达佛心慈悲为怀的思想。无论是哪一种意向,都是深含其中,而且必有玄机。”
“那么,把这样四句诗刻在这么高的塔顶上面,会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刻在这里,无广而告之之意,有藏头露尾之嫌,应该属于第一种意向,至于为什么要刻在这里,其中玄机俗人难知。”
佛塔顶上的这四句诗,能够引起李云帆和陈浩的好奇心,是有它的道理的,这四句诗中确有奥妙和玄机,有一些东西,不到一定的时候,是不会显山漏水的。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自有分晓。
李云帆和陈浩商量后决定立即做两件事情:一是让陈浩和卞一鸣马上动身到杭州灵隐寺去了解十三个工匠的情况;二是留下来的同志继续留在龙华寺寻觅线索。李云帆和陈浩已经达成了共识:杭州之行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十三个工匠的“来龙”,找到他们的出处,如今,“去脉”已经断于龙华寺,线索在哪里中断的就要在哪里找回来,可以肯定,龙华寺里面一定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处。这个案子的死结就在这十二个工匠的身上,时过境迁,很多线索都深埋于时间的尘埃之中。
当天下午五点钟左右,陈浩和卞一鸣下山去了,李云帆将他们俩送出寺门,李云帆的手和陈浩的手紧紧的有力的握在一起。
“再见。”
“一路顺风,早去早回。”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