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的雁翎刀上,刻有:‘大明成化八年-西安-兵仗局铸造’的字样!
一块铜制腰牌上,刻着榆林卫-前千户所-百户官-高安!
……
从这些文字可以推断,沙坑中的白骨,都是阵亡的明军将士,而与他们一起埋葬的,自然都是蒙古人了。
榆林镇北边,就是大名鼎鼎的河套草原了,水草丰茂、土地肥沃,故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与干旱缺水、土地贫瘠的大西北有着鲜明的反差。
更加重要的是,河套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饲养优良的战马,而战马的存栏数量,直接影响一个王朝的军力强弱!
明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自然知道河套地区的重要性了,因此在驱逐蒙古人之后,在河套一带设立了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并从山西、陕西地区大量迁移百姓,到河套一带戍边!
按照这个布局,好好经营几十年的话,河套地区必然成为大明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重八刚一咽气,儿子和孙子就为了皇位打起来了。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最终以燕王-朱棣的获胜而告终,可是四年的激战下来,把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中原区打成了齑粉,千里无人区再次出现!
之后朱棣迁都北京,为了加强京畿防御,不断从各处抽调卫所,充实到北直隶地区,可是战乱刚刚结束,中原无人可调,就只好从外面抽调了。
当时蒙古人已经臣服,北方边疆太平无事,于是朝廷下令,放弃了东胜、兴和、开平、独石堡等军事要塞,驻军、百姓全部迁回内地,河套草原顿时成了无主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