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银监会公告的“实难实施救治的高风险银行,要做好市场退出的准备”的名单中,静海城商行赫然列第三位。
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城商行的出路又在何方?
这已经超过一名市委书记的责任范围了,但是政府由其他逃脱不了地责任。市长张权的不作为,将所有的压力都倾到耿一民的身上来。静海城市商业银行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此时就想找一个应为静海城商行眼前困境负责的人也相当地困难。
日前,银监会已经电告静海市府,要求静海市府督促静海城商行加大清收不良资产的力度,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按照监管要求进行必要的重组改造。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织锦。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而城市商业银行起步之初的发展战略,现在回想起来很是耐人寻味的“保支付、防挤兑、稳过渡”,目前,这一战略已经迅速转变为“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加快发展”。然而,国内城商行地底子毕竟太薄了。大发展的动力又更多的来自于加入wto等外部环境的驱动,因此,当城商行吹响总攻号角时,还牢牢被三条绳索捆着:资本严重不足,单一城市制,巨额不良资产。
作为有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商业银行正常开业和顺利运转的前提。而国际上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因此,处于防范风险地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
据悉,到目前为止,静海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仅为1.12%,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而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城商行地资本充足率将下降2~3个百分点,即下降至4%左右的水平。
“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静海大学国商院金融学副教授刘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