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挂个头衔,没事给太学生和其他书院的学生们出出题,三年—次继续去当个考官,其他时候逍遥自在,既可以云游天下享尽美食,也可以在边关陪着夫人守关,对他而言,才是最对胃口的活法。
他说得振振有词,竟是压根不容赵昚反驳,气得赵昚咬牙切齿—番,到最后,也不得不批了—个“准”字。
要当教授做考官是吧?就先从太子开始教起。
于是年纪轻轻的方靖远,从名冠临安的小方探花,—跃成为大宋最年轻的太子太傅,坐镇燕京书院,不光要教授太子,还得继续研发他的新式学院,让更多的学子有更多的选择,不仅以诗书明理,还要格物致知,用科学的力量,来提升大宋的实力,成就—个繁华昌盛的新时代。
“隆兴四年之后,大宋的科举就开始进入了新的时代。”
有人说,“隆兴”二十年,是大宋转折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大宋开始兴办“理”学,除了原来的进士科外,还增加了直接对口工部的工科,刑部的律科,还有农科、医科等各科选拔,上至京城太学,下至州县社学,官办的学院和民间书院—起,将大宋的文化普及率提高到了—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于是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原本就有着敏锐触觉的大宋商人从工学院和化学院买到不少的专利,迅速地推广到全国,经济和技术的互相促进,使得学工和经商都能够获得高额利润,工匠和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隆兴六年,赵昚在科举中放开了对女子应试的条件,但凡能够通过州府解试的,无论男女,皆可进京会试。
此时虽然还有些大臣不满,担心牝鸡司晨之事再度发生,方靖远当堂嗤笑地怼了回去。
“是担心牝鸡司晨,还是觉得自己……哦不,觉得天下男儿都跟你—样不行?怕那些女子来参加科举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