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官道御道等同于政令所达的范围, 虽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若是连官道都不通的地方, 想执行政令也很难实现。
而后的历朝历代, 官道是为了统治, 商道则代表着经济和民生, 富有更多的含义。
此路是我开, 从来不是字面上的意义。
因为每一条路开出来,都十分不容易。逢山开山,遇河搭桥,还得能承受载重马车的分量……寻常土路若是遇到雨水洪涝基本上一夜过去就消失了, 更不用说是山路, 毕竟走得人少的话, 路很快就会被藤蔓野草侵占。
山匪们开出的路, 让商队走的前提是收过路费, 在他们看来, 自己甚至还是“保护”和帮助这些商队通行的义士。毕竟在这个四处战乱兵祸天灾不断的时代, 敢出去行商的,不是本身有背景,就是拎着脑袋在赚钱。
所以能在短短几个月间,迅速开辟出新商道,在旁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先是从海州开始, 因为海商的缘故,大家尚未有多惊诧,毕竟大宋在海上的实力和海商的船队是金人完全无法比拟的,而原来的海商路线从南到北太过漫长,就算金国不曾封锁,路上的风险之高,也令人望而却步。
可有了海州作为中转和交易地后,等于减少了一半的航程,风险大大降低不说,海州的贸易港完全自由交易,不似金国和大宋的其他港口那般有诸多的关卡税费,没有行会或各种准入证的,就算有钱都没法进行交易,而在海州港内的商业区内,除了卖家交易时需要交税之外,就只需要给港口缴纳一点管理费,便可以自由买卖,既不限制买货的范围,也不限制卖货的品种,对南来北往的商人十分友好,才会很快成为黄金港口,聚集了南北大量的海商在此交易。
在徐州一役失败后,很多人以为方靖远不会再盲目扩张,眼看着他只是经营海州,营建综合书院,修筑城墙,扩大城区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