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成果,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在做梦。假如一个人生活75年,那么他就有5年是在做梦,如果用这5年的时间巩固记忆会如何呢?在睡眠过程的大部分时间里,脑波、眼球运动等和觉醒时的状态一样,只有身体肌肉处于抑制状态。这时候,白天经历过、见过或想过的事情就会再现在我们梦里。做梦的内容往往跟白天或睡觉时所受到的刺激有关。白天对某一件事想得太多,夜晚睡觉时就会梦见这样的事,或者虽然没有想过某人某事,但是由于以前曾经经历过,晚上睡觉时部分大脑神经细胞会“回忆”往事,所以也会梦见这件事,这也是我们第一阶段的研究课题---造梦机制的有效运用原理。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已基本结束,参与实验有一百人,人均十次的实验,我们通过心理师的心理暗示、药物刺激、睡前日记和冥想、收听相关学术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确实这些孩子的成绩确实有所提高,并且对学习更加有兴趣。遗憾的是对于大脑开发方面,实验的进度依旧迟缓。”
“大脑的开发,指的是对大脑利用率的提升?”李真俊问道。
“是的,尤其在战局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战争以不止限于兵力多少,更需要科技的支持,但每一项科技进步都是需要一代人努力,大脑是人最复杂的部位,对战争的影响也最大。理论上来讲,大脑在氧气和营养上的消耗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来说是巨大的,尽管大脑只占了人体总重量的2%,却要消耗高达20%的身体能量。而其中90%的大脑一般是没有被沉睡的,如果90%的大脑是不需要的,拥有一个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的大脑会是一个重要的生存优势。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会去除消耗大量能量而90%却没用的低效的大脑。而拥有很大质量的大脑也不会进化成人体最重要的部位,我研究的课题的关键点出来了,人类会不会在慢长的进化中,大脑的利用率会逐年降低,最后发展到不足3%的可能性,最糟糕的结果会退化到猿猴,要知道猿猴的大脑使用率一般是在3%左右!于是我们通过微结构分析研究人员把一块极小的电位放入单个脑细胞里来监测脑细胞的活动情况得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脑细胞的活跃程度是逐年降低的,这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计算机的过度依赖密切相关,并且经抽样得出需要想象力的工作脑细胞比一般人要活跃的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