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接下来没什么事,今天就让我们师徒好好聊聊,想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李时珍进了门,从自己的医箱内折腾了一会儿,拿出一本书稿说:“师父,这是我整理的三山岛现在有关药物的特性和验方,你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指正的地方。”
“行!我看看!”张崇弛接过书稿。
“那我就不在这里打扰师父看书了,明天再来向师父请益!”李时珍知趣地向张崇弛鞠了个躬,退了出去。
相对王叔和来说,李时珍学得要多一点,当初张崇弛呆在三山岛时,已把《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辨药、识药、制药的原则性知识传得差不多了,所欠缺的只是具体药物的药性和配方,由于涉及的东西实在太广,十成也不见得传了一成!好在李时珍的本意就是利用原则性知识,来重新鉴定药物,在这方面就不深究了!在离开张崇弛的这段时间,他细心地考察了三山岛上大部分动植物,开始著书。
张崇弛看着手中这叠草稿,第一页写着书名:《本草纲目·三山岛卷》,后面是目录,以药物名称的笔划多寡排序,让人一目了然。他随手翻了几下,只见每一种药物名下,分成“释名”、“识别”、“药性”、“制法”、“验方”五部分,不仅将药的来历、称呼、特点说得清清楚楚,更是细致地介绍了对付不同的症状,与其他药物相搭配的方法。虽然限于李时珍的学识,整卷书还相当粗糙,但其与《神农本草经》不同的架构,更有利于使用的特点已显露无遗。
看到这里,张崇弛不禁有点汗颜,叫他神医的人很多,连他自己也以为自己在医术上已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可比比自己的两个弟子,才知道,原来最差的就是当师父的自己。
王叔和在研究前无过人的诊脉断病法,不依靠元素之轮的特异功能,而是真的凭着三个指头在脉门尺、寸、关上的感觉,来准确诊断病情,一旦成功,对整个医学界的影响可想而知。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