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这两个官厂还要承担一部分西山煤局的原料供应,就是从牙缝里挤,最多给一百里驰道铁料。
王崇古多方协调无果,只要到了一百里驰道的铁料。
钢铁,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在没有卧马岗厂和胜州厂之前,绥远人做饭连铁锅都没有。
但嘉峪关到兰州的驰道铁料最终还是解决了。
格物院派了七名地师,带着七百余人,在嘉峪关、兰州附近,翻山钻林,一名地师牺牲,一百余名堪舆寻矿人员死亡的代价,在一年的时间里,终于找到了嘉峪关本地的铁矿,距离嘉峪关一百里的嘉铁山矿山。
先修了嘉峪关到嘉铁山铁矿驰道,再修的嘉峪关到兰州驰道。
“千峰凿破通天路,万壑填平贯陇途;寸轨铢银铭血汗,祁连莽莽巨龙伏。”朱翊钧将早就写好,多次斟酌修改后的一首诗,写在了王崇古的奏疏上。
在陇开驰道修建的过程中,朱翊钧甚至后悔过,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当初选了陇开驰道,而不是京广驰道,修建难度真的太大。
以至于朱翊钧都觉得这驰道,恐怕会成为大明财政上的一道不停流血的巨大伤口。
但工部最终如期完成了驰道的修建,给了陇川百姓一条生命线,也给了沿途足够多的砖窑、水泥厂、石子厂、煤钢厂等等,百般辛苦,全都值得。
朝廷给万民一个稍微能喘口气的世道,万民就能创造出一个个不可能的奇迹来,这就是大明。
廷议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结束,陇开驰道修建,是大明皇帝的一意孤行,当时朝中反对的声音很大,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京开驰道,都更值得修建,而不是陇开驰道。
从郑州到广州更加重要,从郑州到嘉峪关,只能满足皇帝个人重开西域的圣君伟业需要。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