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星言充足供应,但再多给互市,那真的是没有了。
张居正没有再继续追问了,论振武的决心,陛下比他张居正还要坚定,陛下说是李成梁理亏,那显然是真的理亏,不好发作。
皇帝下旨处斩了平凉府上下三十二位官吏,这件事廷议顺利通过,本身也是刑部判罚,大理寺审议,最终做出的决定。
除此之外,还廷议了几件贪腐案,这几件贪腐案最大的特征,就是子孙不孝,通俗来讲就是坑爹。
常例受贿、侵占公帑、职权徇私、科举舞弊、权钱勾结等等,是大明官场上屡见不鲜的贪腐表现。
在北直隶真定府灵寿县有一县丞名叫耿敬世,此人乃是本地势要豪右之家,也是真定府的举人,三次会试,耿敬世都未能考中进士,隆庆二年,四十二岁的耿敬世被吏部授官,回到了灵寿县做了县丞。
耿敬世前途无望,就一心谋求给子孙后代谋福了,他每年都要收灵寿县四个士绅之家的俸禄,每一家一千两白银,有人状告四家,耿敬世就负责摆平。
每年院试的时候,灵寿县秀才的名额,都被他给卖掉了。
耿敬世在灵寿县当了二十年的县丞,灵寿县县库里的银子,都被他用各种方式,中饱私囊了。
万历三年,灵寿县修了一座桥,七千银不够,最后了一万四千银,这面有一万一千银被耿敬世一个人给拿了。
万历十四年末,已经六十岁的耿敬世致仕,但整个灵寿县县衙都是他的门生故吏,毕竟几乎所有的秀才,都是他卖掉的名额,这些秀才们,把持了县衙所有权力,数任知县事,都拿耿敬世没办法。
新履任的知县也要到耿敬世那里拜访,才能顺利做事,否则耿敬世做事能力没有,坏事的本事一等一的强。
本来,耿敬世都已经功成身退,他们耿家也成了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