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会报复,但他奏疏里没说,石星言坑了他,不肯兑现他给的许诺,导致了被偷袭。
“宁远侯和陕西总督的奏疏,都在这里了。”冯保取出了两个密匣,里面是李成梁、石星言的密疏。
朱翊钧确定火漆封口后,打开了密匣,看完了两本密疏后,就直接烧毁了,而后将所有弹劾石星言的奏疏全都盖了‘否’的印章,打了回去。
密疏就是二人,把前因后果讲清楚讲明白,二人的密疏内容,基本一致,和御史言官们的弹劾一致。
这事还真不怪石星言,实在是李成梁以为自己在辽东,以为自己背后是一百万顷的垦荒田,给的承诺太大了,石星言真的兑现不了。
石星言说的对,做的也对,朱翊钧从没去过西北,没去过陕西甘肃,那些地方确实穷,穷的撑不起大规模征战。
朱翊钧一直忙到了日暮时分,才把积压了半月的奏疏处置清楚。
“皇后千岁,带着皇长子殿下在西厅等候两刻钟了。”冯保见陛下忙完了公务,才俯首说道。
朱翊钧去了西厅,坐在了太师椅上,笑着说道:“娘子,朕打算册封治儿为皇太子。”
朱翊钧打算立嫡长子为太子,这是朱常治监国之后的必然。
“还是再等几年为宜。”王夭灼看了眼朱常治低声说道:“治儿年纪还是太小了些,现在做太子,恐怕担不起那些个风浪。”
反正朱常治是嫡长子,这太子位基本没有什么悬念,朝臣们也挑不出理来,太早封太子,反而不是好事。
有了太子,有些离经叛道的大明皇帝,是不是可以去死了?
但凡是比较霸道的君王,都和太子的关系有些微妙,比如汉武帝和太子刘据,比如唐太宗和太子李承乾。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