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武备松弛、虏变倭患让大明更加衰弱,但纵向比较下,大明已经很好了。
西汉205岁是元始二年,那时候,王莽已经在准备篡位了;
西晋东晋加起来的国祚,也就155年,还欠了50年;
大唐205岁的时候,是唐文宗太和八年,次年甘露之变,唐文宗铲除宦官势力失败,被软禁,没多久被宦官所杀,大唐那时已经是藩镇割据的年代。
至于大宋205岁的时候,已经亡国一次了,是宋孝宗乾道元年,那年金国使者国书的抬头都是‘侄宋皇帝’,金国给宋朝的国书不用尊号,不称阙下,定式为侄宋皇帝。
宋孝宗之所以被如此羞辱,完全是宋高宗赵构投降主义惹的祸。
至于鞑清,从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鞑清205岁的时候,已经是道光二十九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南京条约》已经签订六年之久。
大明205岁时候,政治结构基本稳定、外患基本平息、并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各种毛病很多,但仍然称得上是天朝上国。
朱翊钧看着海面上划过的船舰,对着张居正说道:“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富商巨贾、士绅官僚这些地方的统治阶级,对万历维新持有悲观态度,朕可以理解,毕竟大明寿岁已高,万历维新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今日今时,再抱着过去的想法不放,依旧要反对万历维新,只能说是看不清楚大势所趋,活该死在万历维新浩浩荡荡的浪潮之下了,或者更加明确的说,死在朕的手里。”
“前路仍旧坎坷,吾辈当自强也。”
万历维新的成功,是自我新生,来自于大明内部的努力,是大明万民用双手一点点创造出来的奇迹,同样是乘上了第一次全球化的大风,才有了这番成果。
大海,是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