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巨船疑惑的问道:“为何?”
赵士祯详细介绍了为何会这样的决定。
俞大猷曾经提出过:‘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基于这种需求,大明造船,陷入了一种大就是好,多就是美的困局,想要把船越造越大,火炮越来越多。
但水师不断反馈,发现这种巨舰重炮的思维,并不算错,但做不到全场景覆盖,有些时候也需要一些小船作为补充,以避免因为灵活性不足带来的被动。
而且最关键的是松江造船厂希望营造一批小型的无风帆蒸汽船,松江府将其命名为火船计划。
驭远号最高马力达到了2000匹,但依旧摆脱不了风帆,铁马驱动依旧不是主要动力,风帆才是,这就产生了设计上的矛盾。
松江造船厂的想法是,先造点小的火船,累积足够经验,等待铁马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完成蒸汽战舰的制造,就是火船计划的全貌。
“如果铁马的大小能够再缩小两倍,马力再提升一倍,让总动力来到5000到6000匹,风帆的主要作用就是节省燃料了。”赵士祯当然喜欢大船,他是‘大就是好、多就是美’的忠诚拥趸。
奈何当下蒸汽机的马力大小,都做不到。
在两艘具有代表性的快速帆船驶过之后,再次驶过的便是大明国朝的主力战舰,五桅过洋船。
这种船,奠定了大明海疆安全,是大明水师的主要力量,时至今日,费利佩都没能仿制成功。
大概而言,想要制造五桅过洋船,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
三桅夹板舰,在大明已经属于第四等梯队的小船了,但是对于大多数番邦小国而言,三桅夹板舰,完全可以当做是旗舰去使用了,包括英格兰在内。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