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误工费也是要算上,所以才涨到了十五银。
“姚光启这个判罚非常公正,下章礼部,对大明律进行增补,日后有类似告诉,一律按照此事儿为例进行索赔,写进大明律之中。”朱翊钧听闻,肯定了姚光启的判罚。
其实能够这么判,已经是巨大进步了。
多少穷民苦力一辈子都不愿意进衙门,还不是因为衙门朝南开,没钱别进来?
真的对薄公堂,哪有小民冤?全都是老爷冤。
这个故事在这片大地上,重复上演了数千年了。
姚光启如此判罚,已经称得上是青天大老爷了。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但姚光启还是有错,他为何不强制执行下去?是因为朕给他的权力还不够吗?为官一方,为人父母,父母官,父母官,百姓的衣食父母。”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如果连父母官都指望不上了,你让穷民苦力指望谁?只能指望手中的刀兵,倒一倒心中的苦水了。”
“问题迎刃而解。”
“姚光启做的已经足够好了,但还是不够好,朕知道他也难,这次就不怪罪他了,申斥一番,下次遇到就坚决执行,把天捅破了,朕给他兜着!朕要是兜不住,就让京营出来给他兜着!”
到了地方衙门,判罚执行的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尤其是这种不涉及刑名,只有民事的判罚,很容易就会变成和稀泥。
衙门里也不都是一条心,也是分锅吃饭,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姚光启能判成这样,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陛下,迎刃而解,不是这个意思。”王崇古表情更加无奈,陛下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