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这两个小故事,由衷的说道。
林辅成还在整理这四年时间的文稿,南洋游记还会不断的更新。
诸恶皆非恶,公义非人心,说的是一种礼崩乐坏后的社会状态,所有的恶行不被看作是恶,所有的公义行为,却不得人心。
邪恶不被审判,正义得不到伸张,时日稍久,就会变成这样。
到了那个时候,统治阶级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何审判邪恶,公众却对案犯极为同情;为何主持了正义,反而被嗤笑为胆怯。
公信力和凝聚力,是朝廷最有价值的无形财产,一旦损失,比财政困难,还要危险。
大明在嘉靖年间,一年岁收不足六百万银的情况下,依旧解决了北虏和倭寇的危机,那时候欠饷是极为普遍的,但捣巢赶马的客兵们,知道朝廷不会为难他们。
连朝廷问责,陕西总督王之诰,都会把抗旨的责任扛下来。
平倭的将领虽然被反复为难,但将领们将捷报摔在朝廷明公的脸上时,明公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武夫还是有些用处的,至少表面上肯定了这些武夫们的功绩。
可是到了万历末年,辽东建奴作乱,却变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自从熊廷弼被传首九边之后,九边军兵,再也不愿意为大明朝拼命了。
朝廷困难,欠了饷,欠了恩赏,军兵们可以理解,毕竟朝廷有朝廷的难处,都很难。
可一心要灭了建奴,没有过错的熊廷弼,却被传授九边;
吃了败仗、不听熊廷弼劝告、广宁之战的真正战犯,丢了广宁和关外义州、平阳桥、西兴堡、锦州、铁场、大凌河、锦安、右屯卫、等四十多个城堡、失地四百里的辽东经略王化贞,却没有被审判。
九边军兵心里也有杆秤,自那之后,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