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居然要亲事农桑,朝臣们一定会上奏言事。
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农学和儒学之争。
农学主张“君民共耕”和“收获均分”,君民共耕,就是君王亲自参与农事,而收获均分,意思是所有收获要均匀的分给所有人。
收获均分在先秦的生产力是绝不可能达到的,类似于理想国、大同世界的政治理念。
而君民共耕,这个更是被儒家圣贤——孟子,亲自驳斥过的观点!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章》详细的记录了孟子如何亲自跟农学陈相,辩论君民共耕的问题,以孟子压倒性优势获胜,当然这是儒学的单方面记载,农学早已失去了道统。
这都先秦时代的故事了,大明儒生们,还会拿着先秦时代的争执来争辩明朝的道理吗?
这不是拿着前朝的尚方宝剑,管大明朝的皇帝?
儒学士们,还真的会。
因为儒家是一个极其崇古的学说,儒学士是一个极其崇古的集体,群臣上奏,最喜欢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法三代之上,一张口,就是尧舜禹如何如何,似乎不如此引用一番,就显得自己没学问一样。
皇帝亲自种地,那天下的肉食者们,岂不是人人都要种地?
这打的就是儒家大圣人孟子的脸,打的就是天下儒学生的脸。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
李太后是不懂学问,但是她懂大臣,这些个大臣们没事还想说教一番,更别提有事了。
李太后和陈太后,两宫太后,对腐儒颇为不满,陈太后更是觉得朝中大臣,是拿着儒家那些条条框框约编了一个筐,把皇帝放了进去,大臣不过是借着圣贤二字,约束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