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人前段时间刚刚下山过,没人能够忽视官厂匠人的力量。
“戚帅此言甚是有道理,甚是有道理!”朱翊钧眼前一亮,坐直了身子,对着冯保说道:“快去文渊阁请先生来。”
朱翊钧让张居正把把关,有好用的人才,自然要多询问,制定政策时的每一分郑重,都会让政策更加顺利的执行。
张居正很快就来了,冯保把奏对的全过程说于张居正听。
张居正听到皇帝要军管京师,略显感慨,他对弟子很了解,顺天府百一这几个字,都快成了皇帝的心病了,所以做决策,才会显得有些急切。
其实以皇帝陛下对京营的控制力而言,紧急情况下这么做,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张居正曾经设想过戚继光造反,大将军和皇帝火并的画面,那个画面简直没法看。
因为皇帝只要往城门口一站,就没有锐卒会对皇帝陛下动手。
陛下是一个从不克扣军饷、喜欢找理由发赏银、对军兵极好、每天操阅军马、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军属、太子扶忠烈灵柩从天津州回京安葬的君王。
当然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京营锐卒,完全值得这份礼遇。
五代十国,谁的拳头大谁当皇帝的混乱时代,那个年代的军兵,都没有得到过如此的礼遇和尊重,那个时候的军兵,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工具罢了。
五代十国,哪位天子,愿意让太子扶普通军兵的灵柩回京安葬?
文斗和武斗,都是斗,对国朝元气损害的恶劣性质,完全相同,没什么区别,武斗看起来更加惨烈一些,但是文斗,江山社稷要付出的代价也很重。
皇帝陛下是个活生生的人,对顺天府百一这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