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坍塌在后。
当阁臣们表达了一致意见后,廷臣们的态度变得统一了起来。
“李总兵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李如松询问他的意见,作为副总兵,他要跟着戚继光一起廷议。
“臣奉旨办事!”李如松俯首说道,京营的态度一贯如此,哪怕廷议结果不是派出,皇帝下旨,他也会去。
一秒六棍不是忠诚的极限,只是一个反贼身边只能站六个人。
陛下对军兵的态度有目共睹,现在京营因为畏惧流言蜚语不肯回答,日后谁还愿意振武强兵?
一年俸禄十八银,膏火费六银,顿顿有肉,餐餐有补,万历十三年,额外增发妻室月粮四斗米,若有子则再给两钱银,有三子女,再给两钱银,京营有振武三级学堂,可以上振武大学堂,死后有殊荣,太子扶灵柩祭祀天地安葬。
李如松认为,京营是否派出,就不该拿到文华殿廷议,这帮文臣除了和稀泥,什么都不会做,陛下圣意独裁就是!
大明的文官用人朝前,倭患肆虐,把军兵当人看,倭患平息,把军兵当倭寇整!
杭州罗木营为何哗变?为何浙江九营接连响应?为何应天府连番数次削减振武营军饷,甚至把妻室月粮给停了,激起了振武营兵变?
朱翊钧示意冯保宣旨,并且把调兵火牌交给了李如松。
圣旨念完后,朱翊钧又特意叮嘱道:“到地方后先发安民公告,若是矛盾激化,就让墩台远侯拉大栅栏隔绝街道,让百姓在家不得外出,不得参与制造骚乱,不要听信鼓噪。”
“不要肆意枉法,对躲于家中百姓不要出手,但不听劝告,执意上街鼓噪声势者,不必手下留情。”
“骑营派出,一日给三分银,归营之后,额外给十月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