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吃十二银的半只鸡,但就是这些怪事,让松江府人颜面尽失。
盘要大,量要少,抹点酱,撒点草,勺一划,卖给沪爷八百八,这都成童谣了,连小孩子都会唱了!
除了十二银半只鸡、三银一个鸡蛋的事儿之外,还有最频繁的就是各种斗富的事儿,香车美人奢靡之物,上海滩的富少们,斗富都斗到海上去了,比谁名下的画舫多,一年都开不了一次的船,停满了青龙港。
朱翊钧笑着说道:“松江府是大明工坊最多、工匠最多、匠人学堂最多、女工最多的地方,时至今日,也只有松江府完成了商品经济,而且因为开海,各种思潮舶入,这些事儿今天有,以后还有,这就是朝廷的职责所在了。”
松江府是万历维新的桥头堡,松江府在探索,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值得大明腹地好生学习,很多糟烂事儿,起因都是万历维新,朝廷要负起主导责任,引导风气的不断改变。
“陛下,可能,松江府也是第一个完成丁亥学制规划的。”王谦说起了万历十五年以来最大的新政,丁亥学制。
“这么快?”朱翊钧颇为惊讶,和王谦仔细聊了聊情况,这才万历十八年二月,丁亥学制提出刚满两年,松江府居然看到了完成的可能。
此时此刻的松江府,已经基本完成了丁亥学制的规划。
上海大学堂一共四期,两个学区,可以容纳九千名各科学子就读,上海师范学堂,每年可以培养三千名师范生,除此之外,三级学堂已经完成了乡镇覆盖,正在向村寨覆盖。
松江师范学堂的师范生,可以向浙江、南衙输送,让浙江和南衙更快完成丁亥学制。
丁亥学制,松江府可以在三到五年内,完成丁亥学制的全部要求。
甚至连蒙学堂都配有石灰喷灯和汽灯,这种金贵的东西,朱翊钧都是能省就省,而蒙学堂白天教小孩,晚上则承担夜校的职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